正月十五鬧元宵啦!元宵節(jié)是春節(jié)后第一個重要的傳統(tǒng)節(jié)日,在晚上,一家人聚在一起賞花賞燈賞明月,小編為大家?guī)?strong>2018元宵燈謎大全及答案,大家在賞月之余猜猜謎語,樂趣無窮!
打一字的元宵燈謎答案
謎面:生有一女是昭君(打一字)
謎底:墻
解析:“墻”字加上“一女”便成“王嬙”,即漢代王昭君的姓名。
謎面:許配千金得半子(打一字)
謎底:胥
解析:“千金”為“女”子,把“女”許配給“胥”,即“婿”字;一個女婿就相當(dāng)于半個兒子。
謎面:到菜園可見張青(打一字)
謎底:子
解析:《水滸傳》人物張青,外號“菜園子”。“子”到“菜園”就成了“菜園子”張青。
謎面:晴雯錯把芳心許(打一字)
謎底:文
解析:“雯”字“晴”了,暗示“雨”沒了,余下“文”;“錯”符號為“╳”,“芳”字中心為“亠”,合起來也是“文”字。
謎面:移花接木后,古代女英雄。(打一字)
謎底:蘭
解析:“蘭”字移“花”接“木”之后,便是古代女英雄“花木蘭”。
謎面:顧影明月下(打一字)昌
謎底:昌
解析:“明月下”別解為“明”字的“月”去掉,剩下“日”;“顧影”義為“回頭看看自己的影子”,“日顧影”即“昌”字。
謎面:八字相合可成親(打一字)
謎底:辛
解析:“辛”與“八”字相合,可成為“親”字。
謎面:小雨連宵打葉聲(打一字)
謎底:液
解析:“小雨”扣“氵”,“宵”扣“夜”,“打葉聲”提示“液”的讀音。
謎面:左邊是古人,右邊是古文,撇去正中間,立即變文人。(打一字)
謎底:做
解析:攵(反文旁)別解為“文”。
謎面:脫貧之后人變樣(打一字)
謎底:份
解析:“貧”字脫去后半部分“貝”,余下“分”;“人”變了樣,成“亻”。
謎面:領(lǐng)導(dǎo)條子不頂用(打一字)
謎底:揩
解析:“揩”字可拆解成“白批”。
謎面:二山緊相連,猜出不著邊。(打一字)
謎底:擊
解析:“二山”連在一起,構(gòu)成“擊”字;“猜出不著邊”否定謎底為“出”字。
謎面:婦女都去減三圍(打一字)
謎底:一
解析:“婦”字去掉“女”,再減去“三”圍,就只剩下“1”。
謎面:方寸有一點點亂(打一字)
謎底:河
解析:“方”別解為“方格(口)”,“口寸”加上“點點”,再“亂”一下就是“河”字。
謎面:左邊加一半,右邊減一半。(打一字)
謎底:喊
解析:左邊“加”字的一半,取“口”;右邊“減”字的一半,取“咸”;合為“喊”。
謎面:去電表示祝賀(打一字)
謎底:庵
解析:“庵”字去掉“電”,余下“慶”字,“慶”的字義與“祝賀”相扣。
謎面:有史以來便這樣(打一字)
謎底:仁
解析:“仁”有“史”以后,就是“便”字。
謎面:紅旗一舉號聲響(打一字)
謎底:郝
解析:“赤”字義為“紅”,“阝”以象形法扣“旗”,合為“郝”字;“郝”與“號”讀音相似。
謎面:高堂牽掛兒子心(打一字)
謎底:光
解析:“堂”字的高處,為“?”;“子”字的中心,是“一”;再牽掛上“兒”就成了“光”字。
謎面:身居數(shù)職不貪占(打一字)
謎底:廉
解析:“廉”字可拆分為“兼廣”,與“身居數(shù)職”之意相扣;“不貪占”與“廉”的字義相扣。
謎面:少女原是公瑾妻(打一字)
謎底:嬌
解析:“嬌”字少了“女”就是“喬”;周公瑾的妻子是小喬。
謎面:有兒有女有兄妹(打一字)
謎底:味
解析:“味”字有“兒”有“女”之后就成了“兄妹”二字。
謎面:老孫頭來了笑聲揚(打一字)
謎底:孝
解析:“老孫”二字的前頭分別是“耂”、“子”,合為“孝”字;“孝”與“笑”讀音相同。
謎面:另有變動傳佳音(打一字)
謎底:加
解析:“另”字的結(jié)構(gòu)有變動,變成“加”;“加”與“佳”讀音相同。
謎面:獨先來者是八戒(打一字)
謎底:豬
解析:“獨”字的先頭是“犭”,來“者”之后變成“豬”;“八戒”以借代法扣“豬”。
謎面:東川西川,盡歸玄德。(打一字)
謎底:劑
解析:“玄德”即劉備,扣“劉”;“劉”與“川”字的東邊和西邊可組成“劑”字。
謎面:單騎救阿斗(打一字)
謎底:動
解析:引用《三國演義》趙云在長坂坡百萬軍中救阿斗的典故,謎底“動”拆解為“云力”,別指趙云之力。
謎面:文不像文,武不像武,一經(jīng)湊合,有文有武。(打一字)
謎底:戲
解析:“戲”字的左邊不像“文”,右邊也不像“武”,湊合起來就是“戲”,戲劇里邊有文也有武。
謎面:乍看一人不足,其實成雙同行。(打一字)
謎底:伴
解析:“伴”字乍看是“半人”,其實是有伴侶的。
詩詞里的元宵節(jié)
“一曲笙歌春如海,千門燈火夜似晝”。農(nóng)歷十五是我國的傳統(tǒng)節(jié)日——元宵節(jié),民間自古有“正月十五鬧元宵”之俗,各種豐富多彩的慶;顒,使元宵節(jié)成為“年”的高潮,歷朝歷代的文人墨客歌之詠之,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元宵佳作,至今讀來依然唇齒留香,趣味無窮。
翻閱典籍,最先以詩歌形式描寫元宵節(jié)盛況的,當(dāng)屬隋煬帝楊廣寫的《正月十五通衢建燈夜升南樓》詩:“法輪天下轉(zhuǎn),梵語天上來。燈樓千光照,花焰七枝開。月影凝流水,春風(fēng)含夜梅。幡動黃金池,鐘發(fā)琉璃臺!比婋m帶有封建迷信色彩,但卻記錄了當(dāng)時元宵節(jié)的活動場面!端鍟分休d,隋煬帝楊廣為粉飾太平,彰顯國力,曾多次舉辦元宵盛會,“每歲正月,萬國來朝,留至十五日,于端門外、建國門內(nèi),綿亙八里,列為戲場。從昏達旦,光燭天地,百戲之盛,亙古無比。”詩人薛道衡作60句長詩以記之:“京洛重新年,徹夜龍銜燭。歡笑無已時,歌詠還相繼……”鼓樂喧天、人潮涌動、通宵達旦慶賀的場景如在眼前。
唐代時,元宵節(jié)張燈成為一種“定制”。《大唐新語文章類》中載,中宗李顯神龍年間,京城正月十五“盛飾燈彩之會”,民眾爭相上街夜游觀燈,“文人皆賦詩一章,以紀其事!碑(dāng)朝中書侍郎蘇道味作《正月十五夜》詩:“火樹銀花合,星橋鐵鎖開。燈樹千光照,明月逐人來。游妓皆穠李,行歌盡落梅。金吾不禁夜,玉漏莫相催!痹,平時緊閉的皇宮宮門破例開放,宮內(nèi)火樹銀花,蔚為壯觀。男人們約朋喚友,婦女們穿著艷麗服裝,涌進皇城去觀花燈!扒чT開鎖萬燈明,正月中旬動地京。三百內(nèi)人連袖舞,一時天上著詞聲!睆堨镞@首《正月十五夜燈》詩把宮廷內(nèi)萬燈齊明、舞袖聯(lián)翩、歌聲入云的壯觀場面,描寫得淋漓盡致。而李商隱的詩“月色燈山滿帝都,香車寶蓋隘通衢。身閑不睹中興盛,羞逐鄉(xiāng)人賽紫姑。”葛長庚的詩“碧玉融成萬里天,滿街羅綺競春妍。柳梢掛月黃昏后,花市張燈白晝前!眲t記錄了當(dāng)時民間“玩燈”的習(xí)俗:大街小巷,燈火通明,民間藝人或表演各種奇術(shù)異能,或載歌載舞,共慶佳節(jié)。
宋代對元宵節(jié)更加看重,不但創(chuàng)造性地推出了“燈山”這種較為復(fù)雜的組合形式,還把張燈之夜增加到四天:正月十五到十八。宋代詩人朱淑真的“火樹銀花觸目紅,揭天鼓吹鬧東風(fēng)”一詩,真實地再現(xiàn)了當(dāng)時元宵節(jié)的盛況。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鞏在《上元》詩中寫道:“明月滿街流水遠,華燈入望眾星高。風(fēng)吹玉漏穿花急,人近朱闌送目勞。”從方向、亮度、彩度、遠近等各個角度,對元宵節(jié)進行了描寫,而且詩句平衡對稱,頗堪玩味。宋代的元宵節(jié)還成了一些青年男女談情說愛的“鵲橋會”,辛棄疾的《元夕》詞描寫的便是這一風(fēng)俗:“東風(fēng)夜放花千樹,更吹落,星如雨。寶馬雕車香滿路,鳳簫聲動,玉壺光轉(zhuǎn),一夜魚龍舞。蛾兒雪柳黃金縷,笑語盈盈暗香去。眾里尋他千百度,驀然回首,那人卻在,燈火闌珊處!鼻嗄昴信弥^燈的機會,約會自己的心上人。
在此后的歷朝歷代中,也涌現(xiàn)出很多描寫元宵佳節(jié)的詩作,而且詩人多半把視角聚向“草根階層”。宋代詩人姜白石即把深夜賣元宵這一生活場景寫進了詩:“元宵爭看采蓮船,寶馬香車拾墜鈿;風(fēng)雨夜深人散盡,孤燈猶喚賣湯元。”而明代的大才子唐伯虎,則為后人描繪出了一幅絕美的《鬧元宵》圖:“春到人間人似玉,燈燒月下月如銀。滿街珠翠游村女,沸地笙歌賽社神!
相關(guān)新聞
“火樹銀花合,星橋鐵鎖開。”元宵佳節(jié)將至,一些公眾發(fā)現(xiàn),元宵節(jié)很調(diào)皮,去年對應(yīng)的陽歷日期是2月11日,今年為3月2日,而明年則是2月19日,這意味著今年的元宵節(jié)比去年晚到19天,而明年的元宵節(jié)又比今年早到11天。
“金吾不禁夜,玉漏莫相催!弊鳛橹袊匾膫鹘y(tǒng)節(jié)日之一,元宵節(jié)已經(jīng)有2000多年的歷史。和其他傳統(tǒng)節(jié)日強調(diào)“闔家團聚”不同,元宵節(jié)更強調(diào)“普天同慶”,其熱鬧程度堪稱中華民族“狂歡節(jié)”。在這一天,人們賞花燈、猜燈謎、吃元宵、逛廟會,其樂融融。
同樣是元宵節(jié),為何陽歷日期時早時遲呢?天文教育專家、天津市天文學(xué)會理事趙之珩解釋說,之所以會出現(xiàn)這一現(xiàn)象,最主要是由農(nóng)歷閏月所致。中國目前同時使用國際通用的公歷(陽歷)和中華民族傳統(tǒng)的農(nóng)歷兩種歷法。為使得農(nóng)歷年與陽歷年能基本對應(yīng),中國采取了“19年7閏”法,即在19個農(nóng)歷年中加上7個閏年,即閏年增加一個月。這樣,如果上一個農(nóng)歷年沒有閏月,那么下一年的元宵節(jié)就會比上年提前11天左右;如果上年農(nóng)歷有閏月,下一年的元宵節(jié)就會比上年推遲19天左右。
天文年歷顯示,元宵節(jié)最早發(fā)生在2月4日,恰逢春打六九頭;最遲出現(xiàn)在3月6日,時值九九艷陽天。就本世紀而言,最早的元宵節(jié)為2月4日,最晚的元宵節(jié)則是3月5日。
“不論來得早,還是來得晚,元宵節(jié)只有一個,這是春節(jié)后的高潮,因為過了這天,人們就要真正進入新一年的生產(chǎn)生活,所以人們在元宵節(jié)歡暢消閑,全民歡慶。”趙之珩強調(diào)說。
- PC官方版
- 安卓官方手機版
- IOS官方手機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