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年下半年的司法考試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中,從今天上午考試,明天下載結束。小編為大家?guī)?strong>2017年司法考試卷三真題及答案解析,考完試的伙伴可以前來下載看看!
司法考試須知
一、考試時間
2017年國家司法考試定于9月16日、17日舉行。國家司法考試采取閉卷、筆試的方式進行。考試分為4張試卷,每張試卷分值為150分,四卷總分為600分?荚嚂r間:
試卷一:9月16日上午08:30——11:30
試卷二:9月16日下午14:00——17:00
試卷三:9月17日上午08:30——11:30
試卷四:9月17日下午14:00——17:30
二、準考證打印
報名人員繳納考試費成功后,應于9月1日至9月15日期間登錄司法部網站自行下載打印準考證(網址:http://www.moj.gov.cn),應試人員自行下載打印的準考證信息、像片、印章必須清晰完整,便于查驗。
三、攜帶證件
考生攜帶有效身份證和準考證入場。今年全省各考區(qū)實行考務安全管理系統,在考點學校(教學樓)入口處設置入場核驗通道,配備身份證閱讀器、電腦和攝像頭,通過掃描識別考生身份證,動態(tài)抓拍考生頭像,與考生報名時上傳的照片進行比對,分析處理,識別嫌疑考生,杜絕替考現象。為保障入場正常秩序,核驗通道在考試前1小時開放,時間分別是:上午7:30,下午13:00,開考30分鐘后核驗通道關閉。為避免擁堵,確保每位考生按時進入考場考試,請考生盡量提前到達考點,并于每場考試前,自覺配合工作人員操作,有序入場。
應試人員進入考場后,應對號入座,并將準考證和身份證件放在桌貼位置旁,以便監(jiān)考人員查驗。無準考證、身份證件人員不得進入考點、考場。
四、考試文具
1、山西省所有考場已配備考試用具:黑色簽字筆、2B自動鉛筆和橡皮擦,考生每場考試使用后須放回原處,不得帶出考場?忌鷧⒖紩r,除帶齊有效身份證件、準考證外,其它自備文具及資料,均不得帶入考場。
2、各考場統一配備了靜音時鐘,考生自備的各類鐘表,均不得帶入考場。
2017年司法考試答案預覽
一、單項選擇題。每題所設選項中只有一個正確答案,多選、錯選或不選均不得分。本部分含1—50題,每題1分,共50分。
1.全面依法治國,必須堅持人民的主體地位。對此,下列哪一理解是錯誤的?
A.法律既是保障人民自身權利的有力武器,也是人民必須遵守的行為規(guī)范
B.人民依法享有廣泛的權利和自由,同時也承擔應盡的義務
C.人民通過各種途徑直接行使立法、執(zhí)法和司法的權力
D.人民根本權益是法治建設的出發(fā)點和落腳點,法律要為人民所掌握、所遵守、所運用
2.相傳,清朝大學士張英的族人與鄰人爭宅基,兩家因之成訟。族人馳書求助,張英卻回詩一首:“一紙書來只為墻,讓他三尺又何妨?萬里長城今猶在,不見當年秦始皇!弊迦舜髴M,遂后移宅基三尺。鄰人見狀亦將宅基后移三尺,兩家重歸于好。根據上述故事,關于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的關系,下列哪一理解是正確的?
A.在法治國家,道德通過內在信念影響外部行為,法律的有效實施總是依賴于道德
B.以德治國應大力弘揚“和為貴、忍為高”的傳統美德,不應借訴訟對利益斤斤計較
C.道德能夠令人知廉恥、懂禮讓、有底線,良好的道德氛圍是依法治國的重要基礎
D.通過立法將“禮讓為先”、“勤儉節(jié)約”、“見義勇為”等道德義務全部轉化為法律義務,有助于發(fā)揮道德在依法治國中的作用
3.全面依法治國要求加強和改進立法工作,完善立法體制。下列哪一做法不符合上述要求?
A.改進法律起草機制,重要的法律草案由有關部門組織全國人大專門委員會、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起草
B.完善立法協調溝通機制,對于部門間爭議較大的重要立法事項,引入第三方評估
C.完善法規(guī)、規(guī)章制定程序和公眾參與政府立法機制
D.加強法律解釋工作,及時明確法律規(guī)定含義和適用法律依據
4.深入推進依法行政,要求健全依法決策機制。下列哪一做法不符合上述要求?
A.甲省推行“重大決策風險評估”制度,將風險評估作為省政府決策的法定程序
B.乙市聘請當地知名律師擔任政府法律顧問,對重大決策進行事前合法性審查
C.丙區(qū)因發(fā)改局長立下“軍令狀”保證某重大項目不出問題,遂直接批準項目上馬
D.丁縣教育局網上征求對學區(qū)調整、學校撤并等與群眾切身利益相關事項的意見
5.某法院完善人民陪審員選任方式,在增加陪審員數量的基礎上建立“陪審員庫”,隨機抽選陪審員參與案件審理。關于人民陪審員制度,下列哪一說法是錯誤的?
A.應避免陪審員選任的過度“精英化”
B.若少數陪審員成為常駐法院的“專審員”,將影響人民陪審員制度的公信力
C.完善人民陪審員制度的主要目的是讓人民群眾通過參與司法養(yǎng)成守法習慣
D.陪審員的大眾思維和樸素觀念能夠彌補法官職業(yè)思維的局限性
6.中國古代有“厭訟”傳統,老百姓萬不得已才打官司。但隨著經濟社會發(fā)展,我國司法領域卻出現了訴訟案件激增的現象。對此,下列哪一說法是錯誤的?
A.相比古代而言,法律在現代社會中對保障人們的權利具有更重要的作用
B.從理論上講,當訴訟成本高于訴訟可能帶來的收益時,更易形成“厭訟”的傳統
C.案件激增從一個側面說明人民群眾已逐漸樹立起遇事找法、解決問題靠法的觀念
D.在法治社會,訴訟是解決糾紛的唯一合法途徑
7.法治社會建設要求健全依法維權和化解糾紛機制,杜絕“大鬧大解決、小鬧小解決、不鬧不解決”現象。下列哪一做法無助于消除此現象?
A.甲市將信訪納入法治軌道,承諾對合理合法的訴求依法及時處理
B.乙區(qū)通過舉辦“群眾吐槽會”建立群眾利益溝通機制
C.丙縣通過地方戲等形式普及“即使有理也要守法”觀念
D.丁市律協要求律師不得代理群體性糾紛案件
- 安卓官方手機版
- 2016司考成績查詢app1.0 安卓最新版
- IOS官方手機版